赵玉明:我与中国广播电视史(四)

指导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8-01-09浏览次数:1108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其二是,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古人云:“因材施教”。作为博士生的学习,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论文的写作。我认为论文从选题到完成要“过三关”。

首在定题。定题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定。作为新闻传播学科来说,要尽可能定前人未有之选题,一可避免抄袭之嫌,二有创新之余地。作为新闻传播史类的选题,既要有历史价值,也要有时代特征。“学林探索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以前述获百优论文的作者薛文婷为例,她是188体育官网:新闻学硕士,又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任教,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考取188体育官网:博士生。此前,她曾与我交流提出如考取,拟以体育新闻史为研究课题,我当即予以肯定。她在体大传媒系任教,而体育新闻史又恰是一项研究空白。这一选题对她来说可以说是因材定题的成功一例。我指导的另一位在职博士生王文利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经商定后,其选题定为广播电视学术史研究。而另两位在职博士生均是省办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若给他们定题为广播电视类的选题,毕业后可能与教学任务不挂钩。最后,谢鼎新定为中国新闻学术史研究,贾临清确定为周恩来新闻实践与思想研究。本校在读的博士生选题均与他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有直接关系,如姚喜双原是齐越的硕士生,在本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任教,他的选题既与播音有关,又是解放区广播史的组成部分。刘英华在本校广告学院任教,选题为广告研究。李煜在本校新闻学院任教,选题切合教学内容,金梦玉在南广学院任教,选题现实性强烈。庞亮和唯一的脱产博士生刘书峰的选题是根据我的建议确定的。艾红红、范晓晶的选题是自己提出,我同意的。

其次是“资料关”。博士论文选题确定后,如何多方广泛收集查阅有关史料至关重要。不掌握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写出内容充实的论文来。以薛文婷为例,她在体大新闻系任教,一般性的体育新闻史料,比较容易收集,这是她的长处。但我国主要新闻媒体的体育传播史料、奥运会在华传播史料等,她并不完全掌握,这又是她的短处。为了扬长补短,扩展她的视野,多方掌握体育传播史料,我拜访了她的系主任易剑东教授,并提议以中国新闻史学会名义与体大共同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这即是北京奥运会前夕,2007年12月在北体大举办的“奥运传播暨体育新闻传播史研讨会”的由来。她尽心竭力地筹备了这次研讨会,会后并参与主编出版了50万字的研讨会论文集。所有这些都为她写作论文、多方收集史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为一篇论文,开一次研讨会”的特例。其余如艾红红、金梦玉、刘英华和范晓晶等人的论文资料我仅能提供若干线索,主要是他们自己收集的。而姚喜双、李煜、谢鼎新、庞亮、王文利、刘书峰和贾临清所需要的历史性资料我平时积累甚多,可供他们选择使用。为多方收集周恩来的有关新闻史料,我特地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究部的同志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当时还与二编部初步商定编选周恩来新闻文选之事,贾临清也参加了有关活动,同时我还将贾临清的有关周恩来新闻实践活动的文章推荐相关刊物发表。刘书峰则经我引导参加了国家地方志有关机构的活动,借以了解地方志编纂情况和成果。新世纪之初,我担任会长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广电学会广电史研究委员会经常举办学术性的研讨活动,我也尽可能安排有关博士生积极参加,借以收集有关资料,结识有关研究人员。为了使更多的广电史料公之于众,有益于研究者,近年来我分别和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艾红红、庞亮和刘书峰等先后主编、出版了《中国广播电视图史》、《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下)、《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和《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等书。与此同时,还倡议于2014年召开了“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题为《新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回顾、反思和建议》的发言。会后出版了哈艳秋主编的研讨会论文集。

最后一关是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史类的论文写作关键在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切忌有史缺论或有论缺史,这是史学论文的两大忌项。以薛文婷的论文为例,一部近现代体育传播史,长达百年(1840-1949),体育传播的事例多多,不胜枚举。但要总结概括出“脉门点”来确非易事。联系近百年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发展,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提炼出“启蒙救亡是近代体育传播的时代主题”来,从而提升了论文的理论水平,增添了论文的理论色彩,最终成为一篇公认的优秀博士论文。其余的博士论文也各有所长,兹不赘述。

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切不可将论文束之高阁,而应将论文走出校门公开出版迈向社会,成为公共文化财富。截至目前我指导的12篇博士论文,其中艾红红、姚喜双、谢鼎新、庞亮、王文利、刘书峰、薛文婷和贾临清的八篇已分别由海峡两岸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为新闻传播学特别是广播电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我指导博士生期间,188体育官网:于2004年开办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起,我也开始首次招收博士后,开展合作选题研究。从2004年到2006年共有三名博士进站,现将其姓名、进站年份及合作选题列表如下:

进站年份

  

合作选题

2004

高金萍

西方电视理论评析

2005

刘兴豪

清末报刊舆论与维新运动

2006

蒋海升

语境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国新闻史学史导论

三位博士后毕业于不同的高校,进站之前分别在中国语言大学、湖南邵阳学院(现在衡阳师范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任教。在站期间,高金萍因曾赴美国进修,故特邀她参加了我主持的上述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并作为子课题——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的负责人,一身二任。刘兴豪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报刊教学研究工作。蒋海升从教中国新闻史,现担任该校传媒学院院长,故从中国新闻史的宏观研究上确定选题。三位博士后均按学校有关规定与我合作完成不同的科研项目,并分别经专家评审通过于2007-2012年间陆续出站,返回自己的教研岗位。

2007年,我退休后,不再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合作研究人员。当年,作为学校首批退休博导,荣获“中国传媒大学突出贡献教授”称号,同时资助出版《赵玉明文集》(三卷本)。2011年,我将几十年来收集、获赠、购买和交换所得的有关书刊资料捐赠学校图书馆,作为筹建广播电视史志资料研究中心之用。在此前后,新世纪以来,我先后荣获四个国家一级学会和两个二级学会的表彰,其中有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的“十佳”之一(2001年),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的“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称号(2013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二届“终身成就奖”(2016年)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2008年),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杰出年鉴工作者”称号(2015年)。

*本文由赵玉明口述,赵康帅记录整理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