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诚聘海内外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09浏览次数:773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高效能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国家舆情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全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国重-国舆-国传”“三国”科研平台体系。学校还建有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传媒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传媒政治、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传媒伦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020年入选第二批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满足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需要,培养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立德树人的模范人”,现面向社会诚聘英才。招聘具体岗位设置和条件要求如下:

一、招聘岗位

(一)学科带头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领域达到一流水平,取得公认的突出成就,学术功底深厚,具有较高的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带领团队展开前沿性问题研究,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

(二)学术骨干

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明确的学术方向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是同龄段本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三)青年教师

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较大的学术潜力,讲授过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课程,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是同龄段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四)师资博士后

在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力,符合国家188体育官网:博士后的相关申报条件。

二、招聘人数

5人

三、任职要求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师德师风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招聘面向2024年应届博士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出站人员及外单位调入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业绩特别突出或紧缺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年龄可适当放宽

应聘人员应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或相近学科背景,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有思政课教学经验者优先。

四、招聘方法

招聘工作将以“学位论文”质量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多维度进行考核。应聘人员原则上须提交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位论文,体现自身最高水平和学术能力的代表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发展等方面的贡献清单,以及展现个人思想政治表现、创新能力、综合优势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报告

五、招聘程序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5月23日24:00,应聘人员登录中国传媒大学人才招聘系统(https://jobs.cuc.edu.cn)按要求填写简历并报名。报名截止后,学校组织资格审核、初试、心理测试、复试、政审外调及体检等环节的考核。考核通过者,由学校研究确定拟聘人选,通过人才招聘系统予以公示。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或反映有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学校按规定为其办理聘用或入站手续。拟聘、入站人员需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入职、入站手续的办理。

六、待遇保障

学校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对于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采取“一人一议”政策,青年教师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学校为师资博士后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科研平台和可靠的发展保障,出站时完成和学校签订的协议任务即可留校,达到优秀博士后和青拔博士后等级的人员,学校还将给予每人一次性10—20万元奖励,具体政策参见学校博士后管理制度文件。

 

人事处联系电话:010-65779136 

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电话:010-65783957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2024年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