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二十年 前后不一般

赵玉明教授访问记

发布时间:2015-01-12浏览次数:2176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引发我倡议编纂《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的缘由是,80年代初期,我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部分组织、撰稿工作。按照百科全书的编写体例,新闻卷中只收入涉及新闻方面的广播电视条目,而广播电视技术的条目,则列入电子学卷的范围,至于广播剧、电视剧之类的广播电视文艺条目,又要到文学卷中去查找。这样一来,完整的广播电视知识却被分割成了三块,这对需要寻求广播电视完整知识的读者来说,太不方便了。有鉴于此,在90年代初,我积极倡议并组织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编写这部工具书。在框架体例、部类划分、条目设置、目录编排、释文撰写和资料选编等方面几经斟酌,才比较好地体现出广播电视学科已有的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1994年出版,恰好成为校庆40周年的献礼。后来,这部《百科全书》获得了广电部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是受原广电部、现国家广电总局的委托,由广院负责编纂的。由一个学校担负一个行业的年鉴的编纂工作,这在数以千计的高校中是不多见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广院在广电系统乃至全国高校中的学术地位。从1986年创刊到现在,《年鉴》已出版了12卷,总字数累计达两千万字左右,我先后担任编委、副主编、主编工作,亲眼看着它成长为今天这个规模,内心倍感欣慰。每一版年鉴都是对上一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情况、新的进展与经验的汇总,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全面的材料,同时为广播电视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对广播电视史的教研工作来说更是受益匪浅。通过参加编纂这几种专业工具书,扩展了我的研究视野,获得了多方面的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科研组织工作能力。

笔者:据我们了解,您不但在学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教学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很受学生尊敬。自从1979年您在广院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您指导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大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有的还填补了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的空白。那么,您是怎样指导学生的呢?

赵教授: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在教学方面,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么。现在我国的高校教育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摆脱不了“灌输式”、“填鸭式”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我为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中国新闻史》课,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提前布置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查阅各种书刊资料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准备讨论提纲,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对我也很有启发。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我布置专题作业时,往往只划定范围,不限定题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对于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以后都要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