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摄”口述实录:第24章 三重门·电视有多高(9)

发布时间:2017-09-21浏览次数:1060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1986年,电视系正在为东北电力公司培训,因为课程容量大、笔记太多,同学们强烈要求老师们能够将教授的知识出版成书。是啊,几代电视工作者摸着石子过河,蹚出来的一条实践之路,总要有人做好标记,指明方向。就这样,在时任电视系主任王纪言的召集下,由电视系18位老师组成的编书小组决定出版一套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材。这次,77摄影班的温化平、钟大年、任金州有幸参与其中。

钟大年:那时建立一个学科体系和一个理论系统,不像现在拿来主义那么便利,翻译几本书,介绍一些名词、流派,用一个框架一套(就可以了)。

没有框架,就从讲课资料中挖掘;没有资料,就从课堂范例中搜集;没有理论,就从实践需要中建构。总而言之,他们用的,都是最笨的方法。

任金州:王纪言老师鼓励自由发挥方式:总体框架上大家没有集中讨论过,彼此都是按照自己讲课的内容各写各的书,交叉的内容,各自主动避让,你讲的内容,我就不讲了。电视系的老师形成很好的氛围和风气,在集体做事时,大家互相关照。

钟大年负责的那本书取名为《电视片编辑艺术》,就在写这本书时他得了痔疮,那会儿没有电脑,无奈只能趴在医院的床上抄完书稿。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养成了趴在床上写东西的习惯。

钟大年:写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我不太喜欢参考别人的东西,总是自己去想。所以,只有到有所感、有所悟时才有兴趣去写点东西。

这套书就好似珍宝,每位老师都为之付出了很多,对它更是疼爱有加,在谈起它时,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丝成就感。

温化平:我的论文和文章发表在各类学术和其他刊物上,还写了一本至今还没有被人彻底忘记的小著《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

辛苦努力三年后,1989年整套丛书终于出齐。为了使书系的设计感更强,王纪言老师还专门学习了日本图书的包装方式,用卡纸做成书套,拍出了在当时可以说很炫的照片作为宣传样式,拿到出版社出版。

这套书是全国第一套电视专业教材“电视节目制作丛书”,共18本。

任金州:王纪言老师主持出版的这套书系启发了我们,后来我们接着这本书,做了一系列的电视教材项目。在1993年青岛全国社教节目评奖会上,高鑫老师与我聊起时下到处出书标榜“××学”、“×××学”时,高老师说现在电视发展这么快,我们为什么不写一本书公开亮出“中国电视学”建立自己的电视学呢?

90年代的中国,电视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此时的电视,已经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小弟弟”,人们也逐渐改变了过去“电视不是独立的艺术,只是播放工具”的传统观念。同电影一样,电视需要建立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需要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此时主持电视系工作的任金州与钟大年沟通提出这一想法后,立刻得到了钟大年等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电视系老师的支持。